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党建活动 >> 正文
“三进三接“党员包联班级先锋行动案例
来源:侯马市职业中专学校 | 作者:赵水青 | 日期:2024-01-10 | 浏览 7086
   一、案例背景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侯马市职业中专学校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积极响应市委关于建设晋南区域中心教育强市的号召,聚焦班级管理精细不够,党员作用发挥不强的短板问题,积极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业务深度融合新模式,创新打造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高兴、社会认可的“三进三接”党员包联班级先锋行动党建品牌,激活了学校党建新动能,促进党建工作与教学发展之间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进,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二、基本做法
   (一)高战位谋篇布局,吹响冲锋号。
   “三进三接”党员包联班级先锋行动是侯马市职业中专学校党委本着立德树人初心,针对当前班级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结合新时代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需求,在认真调研和前期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出提升班级管理的工作方案,作为主题教育“干在实处”的铸魂培根之举,确定在学校全面推行。
   锚定“察学情、端思想、解难忧”目标,党员深入一线,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三进),与学生、家长、班主任对接(三对接)(基本形式为两个党员包联一个班级。全校50名党员包联26个班级)。通过了解学情,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及时指导关爱学生、答疑解惑帮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全方位提升班级管理质量。联系各班级的党员来自于学校管理、教学、业务等部门,以部门协同的方式实现了思政工作的平台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成了一个能在工作上契合、资源上整合、力量上联合的思政教育协作共同体,形成思政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技双修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程。这是本方案设计的初衷。
   在动员会上,党委书记郝红宇从活动开展背景、参与人员、工作方法、达成效果、考核评价五个方面详细解读了“三进三接”党员包联班级先锋行动实施方案。 她强调:“一、全校上下要戮力同心、凝聚共识,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抓好党委、党支部、党员三个主体,形成全员育人“一条线”,发挥好党委 “指挥部”,党支部 “战斗堡垒”,党员“战场主力军”作用;带动教师、思政、工勤三支队伍共同参与,以班级学生为责任对象,坚持立德树人,“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形成网格化协同工作方式,织密关爱育人“一张网”;抓实党员教育、管理、评价三项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有序管理,营造育人氛围、激发育人活力、创新育人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价值观,激励学生成长成才,下好班级管理提升“一盘棋”。二、全体党员要担当尽责,发挥能量,以学生为中心,时刻把学生冷暖放在心上,勇为善为,持续发力;沉下心来摸实情、扑下身子办实事,创新思政教育新思路,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打好育人“组合拳”;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一个班级都是学校的一个细胞,班级管理工作是神圣而艰巨的,这项工作关乎学生今后的人生走向,关乎校园全体师生的安全,关系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认真做、用心做,要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传递有温度的教育。党员教师要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将班风班规、学生管理、教学常规、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做到底做深入,做到过程有记录、阶段有总结,包联有温度见实效,要创新思路,创出模式,竖起标杆,进而将全校师生的干劲带动起来,助推学校更好地发展。全面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向上向善!三、党委办公室要建立长效落实机制。定期对党员开展活动进行检查和督导,要科学评价,总结经验。深入挖掘典型事例,讲好党员好故事,激发社会正能量,推进活动常态化, 逐渐凝练形成特色鲜明可持续可推广的中职学校党建新品牌。”
   (二)高标准践行“三进”,打出组合拳。
   在“三进”行动中,党员用心倾听、用情沟通、用力解忧、用爱育人,从高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以学生为中心,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思想上鼓励,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全方位保驾护航。
   1.进班级、帮学习之困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及自信心、存在厌学的情绪,使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面临挑战。 活动启动后,党员主动在包联班级门口戴徽章拍照,亮身份、亮承诺;及时向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完善《“三进三接”党员包联班级先锋行动工作档案》并制定针对性的包联计划;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改进班级工作的意见,支持、配合班主任及时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参与各种班级活动,对班级的教育教学、文化建设、思想教育、安全卫生、学生生活进行跟踪指导;积极讲思政课,实现思想引领与正确的价值导向;找出厌学的根源,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参与“修德精技、强国有我”班级研讨交流活动,一一和学生探讨上中职的感想和未来人生理想等话题,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通过参加“匠心筑梦,功成职教”主题班会,分享各自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心得,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规划,制定明确的可实现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上解惑,学习上帮困,生活上扶贫。建立亲情般的师生关系,沟通学生心灵,让学生在和谐校园中感受到温馨、温情和温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活动,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表现稳步提升,学生展现出来的是文明、健康、自信、善良,为学生创造了井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了一个个健康向上、团结奋进、良性循环的优秀班集体,为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奠定了基础。
   2.进宿舍、解思想之惑
   有一部分中职学生,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自由散漫。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从宿舍小家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既做学生的良师,也做他们的益友,希望从思想上给予他们帮助,用点滴善举温暖孩子的心灵。”党员教师贺晋说。一位同学分享了党员许茹老师走访宿舍时的情况,“老师和我们讲了很多亲身经历过的趣事,也耐心解答了我们的疑惑,与老师的聊天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期待。”许茹老师认为:“走访宿舍是深入学生,发现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的主要方式,也是真正‘听到看到’我们想了解的,达到良好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径。”活动中,党员定期到宿舍走访,做到“走进去,坐下来,聊得开”,用殷切的、充满爱心的态度与学生交朋友,促膝谈心,畅谈个人困惑、学习压力和未来愿景等问题,及时关注学生所思,聆听学生所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党员教师每一次都用和蔼可亲的话语、开阔的人生视野、丰富的理论素养来指导学生,把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落到了实处。每一次党员的到来,都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所到之处,气氛活跃,欢声笑语一片,师生交流氛围融洽。同学们踊跃地与党员交流,针对专业学习、入团、就业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提问。在交谈中发现,对于如何安排好中职学习生活,应该做些什么;自己所学专业如何,未来会从事什么职业,前景如何等是同学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党员们以自身的亲身体验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每次的交谈,同学们都意犹未尽,短短的交谈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教师党员带去的问候、交流,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无代沟,这样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更是拉近了其心理距离,使得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也排解了他们心中的一些疑问,使他们对学校的情况有了更真实的了解。一点一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党员的真心诱导,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感动、感化、感悟中审视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在接受的基础上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内化、在内化的基础上践行,同学们自觉改正了不文明、散漫的生活陋习,养成了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树立了良好的学风。
   3.进食堂,访生活之盼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根据近三年在校学生的数据统计,我校来自单亲家庭或组合家庭的占比增长,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学生,导致学生消极、厌学情绪较重。党员经常与学生们一起在学校食堂进餐,在轻松闲散的环境中坐在一起、吃在一起、交流在一起,和同学们平等友好的探讨交流感兴趣的各种话题,仔细询问学生对食堂价格、菜品种类等方面的感受,了解同学们对餐饮服务的意见和需求,积极主动回应学生关切,解决学生思想、学业、心理、生活等各方面问题和困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青年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慈母般的爱心,做一名尽心尽责的护花使者,把关爱学生、育人成才真正落到细处。每名党员真正成为了学生求真务实路上的“人生导师”、成长成才路上的“知心朋友”,学生身边的“引路人”和“服务员”。
   (三)高质量“三接”,常态促长效。
   党员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成长,从高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常态实施“三对接”,在服务学生上出真招求实效,用细心感动人、用耐心温暖人、用真心打动人,持续出力、精准发力、促成合力。深入推进“三进三接”行动制度化长效化。
   1.和班主任对接。党员积极与班主任对接,详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业水平、个性特征、脾气秉性、家庭情况以及目前的思想现状和发展态势,定期做好“七个一”活动:即一次沟通(与班主任)、一次联系(与家长),一次宿舍走访、一次食堂共餐、一次班会、一次听课、一次思政课;做到“四必谈”(家庭困难学生、留守学生、家庭离异学生、情绪冲动学生)、“四必问”(矛盾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六个清楚”(班级基本情况清楚、学生家庭情况清楚、班级运转情况清楚、风险隐患情况清楚、学生诉求清楚、班主任管理难点清楚),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尊心和隐私的前提下,制定帮扶计划,建立帮扶台账,确定任务清单,逐步逐人实施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帮扶。协助班主任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学习以及思想上的困难,杜绝不良风气的滋长,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薪火传承、以点带面,帮助同学们端正人生态度、增进学习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班级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特殊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和帮扶更加有的放矢,更好地促进班风、学风建设。”在党办回访时,一位班主任老师高兴地说。
   2.和学生对接。党员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沟通,让学校育人工作有温度、有深度。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真”和“实”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学生闪光点,持之以恒的给予其帮助。有人说过,学生的每一次闪光都有可能成为火种,如果能让它燃烧起来,就可烧掉自卑,唤起自信,照亮前进的道路。党员坚持了“六个一点”,即:多一点爱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点拨,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思想交流,多一点目光对视,让学生在体验爱、分享爱的过程中去感恩爱、奉献爱,通过党员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将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心态传递给学生。党员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条件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给学生以严管厚爱和不断的鼓励,然后因材施教,使学生健康成长。当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帮助学生融入学校和社会,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快乐、自信地生活,成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学业进步、健康成长的好公民以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党办回访谈及“你对党员教师的评价”时,同学们一致认为:“党员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和蔼可亲、善解人意,愿意理解我们,真正走进我们的内心,倾听我们内心的声音。大家都喜欢”
   一位受访学生激动地说,“非常感谢党员教师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在寒冬气节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我一定会在党员教师的帮助下,牢记教诲,克服困难,茁壮成长,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为党和国家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3.和家长对接:党员教师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家访要求,做到真心访、细心访、耐心访,主动走进、融进所包联的学生家庭、拉家常、谈工作、通过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一次次握手,与学生家长建立亲人般的感情、赢得家人般的信任。关注孩子在家里状况,探讨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校协同,形成教育合力,使家庭成为孩子温暖生活、快乐成长的港湾,共同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党员教师真心为家长着想,真心为孩子付出,真心教育孩子,真心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省心、安心、放心、舒心”一位家长表达了自己由衷的感受。多位受访家长满意地表示,活动突出了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强和体现个性关怀的优势,可以让孩子更多地被关注,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同时,党员还能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对有特定需求的学生可以提供相应的辅导,让家长更放心。
   三、工作成效
   (一)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进三接”党员包联班级先锋行动启动以来,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提炼,已逐渐成熟和规范,成效日趋显著。学校在充分了解与研判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思想特征的基础上,从矫正学生的品行入手,以校园文化为抓手,将思政教育全面渗透到课堂教学、校园生活、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切实增强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全体党员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厚植爱国情怀,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在服务学生最前哨,党旗高高飘扬,党徽熠熠生辉,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做到“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争做服务先锋,为思政教育注入“红色引擎”,同心协力奏响班级管理提升“合奏曲”。从协调解决班级制度管理、排除宿舍安全隐患、提高食堂卫生及饭菜质量,一点一点的微行动抓起,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点滴细节中,让班级管理更完善、宿舍服务更贴心、食堂伙食更优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不断变化,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大力营造了“干部乐于奉献、教师幸福从教、学生健康成长、人人各尽其能”的良好局面,也逐渐形成了“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良好氛围,用有形的阵地凝聚无形的力量,提高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党员教师的带动下,学校全面发力、重点突破、多元开花,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教学教研蒸蒸日上。在国家级、省级各种教学和技能大赛中,连连获奖,捷报频传,思政育人、文明风采,连创佳绩,硕果累累。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技术赛项全国总决赛中信息服务系学生郑溪轩、马景华荣获中职组团体一等奖,吕昌栩、席源泽荣获中职组团体三等奖,我校荣获“最佳组织奖”。在山西省文明风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山西省第十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师生表现出色,荣获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师生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在中职学校积分榜中排名46位,又一次成功跻身TOP50;在山西省职教2023年度铸魂育人项目中再创佳绩成绩斐然,铸魂育人省级评定通过1个品牌30个微课。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了我校卓越的教育教学水平,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党员教师通过工作方式方法的传承与创新,大力拓展“三进”与“三接”的范畴,为“三进三接”活动注入全新内涵和鲜活动力。目前,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起势,以智慧的教学、多彩的课堂、优质的服务,为学生搭建起能升学好就业的立交桥,形成“一切工作讲担当,大家都来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以高质量党建凝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助力谱写侯马职业教育新篇章。
   (二)思路与方法务实管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三进三接”党员包联班级先锋行动作为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在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关注问题学生、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做好升学指导服务等四个主要方面起到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活动开展以来,党员教师带着深厚的情感和高度的责任心,抱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决胜信心,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解决学生思想、学业、生活等实际困难,让师生情谊在彼此心间生根发芽,建立亲情般的师生关系;使学校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得到了关爱,思想上有模糊认识的学生受到了教育和帮助,行为和道德上有不良倾向的学生得到了引导;激发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学习上、品行上有明显进步,技能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提升了班级凝聚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党员思想受到洗礼,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加强,各部门共筑协同育人机制,主动担负育人使命,学校的党建品牌引领效应凸显,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学校与家庭双向互动,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演绎精彩。是侯马职中人永恒的追求。“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座学校,造就一方繁荣!”这是学校领导作出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愿景!
   党建引领有效,学校发展有道。活动中,学校通过“小手牵大手”,党员家访等活动促进家校融合互动,形成教育合力,获得教师高兴和社会认可。三进三接”行动进一步擦亮党建品牌,全体党员坚守教师工作岗位,主动承担任务,在教学一线经受考验,用模范行动展现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激励广大教师履职尽责,岗位建功,努力培养了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党建引领,共同的愿景更聚焦,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党建引领,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用爱心托举希望,同心向上,让党徽之熠熠华光照亮学子前进的方向,让教育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四、经验启示
   (一)定好出发点,以党建促进思政工作建设。
   “三进三接”党员包联班级先锋行动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载体,促进了党建和教育有机融合。党员老师以“小举动”汇聚“大温暖”,在点滴生活中走进学生,用细心、暖心、真心帮扶学生,积极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课余生活的好朋友、成长成才的陪伴者。活动的有效实施有助于中职学生创造积极进取的班风,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动力。不仅促进了师生交真情结真意,而且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进一步长效开展“三进三接”活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二)抓好着力点,以联动机制汇聚各方合力。坚持以党支部为牵头,着力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打造以党员,教职工和班主任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串线成珠,凝聚最强向心力,画出最大同心圆,推动党建与教育工作有机融合见行动见实效,以“党建带班建,党风带学风"使党建工作由“软指标”变为“硬任务”,推动学校党建“实”起来。
   (三)踩好落脚点,以服务师生贯穿党建始终。打造党建品牌,要在服务师生中主动作为,用教学改革创新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必须坚持以服务师生为方向,深入调研和解决师生急难愁盼,切实增强师生满意度;学校聚焦长效性健全机制,把学生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衡量工作有效性的根本标准,不走过场,不走形式,真正做到“虚”功“实”做;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推进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撰稿:党办赵水青 校对:贺晋 审核:许茹)


责任编辑:hmzzzrs
© 2009-2024 侯马市职业中专学校  晋ICP备16003922号   地址:山西省侯马市崇文街77号 邮编:043000邮箱:hmzz@163.com 稿件信箱:hmzzxw@163.com  电话:0357-4184510技术支持:侯马经济开发区炫迪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网站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