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课程建设 >> 正文
公共艺术音乐篇课程标准
来源:侯马市职业中专学校 | 作者: | 日期:2020-07-14 | 浏览 12862

公共艺术音乐篇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公共艺术音乐篇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教程

教材信息: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专业类别:音乐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公共艺术音乐篇课程是以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赏析音乐作品、实践音乐活动为主要方法和手段,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

课程主要通过对音乐、舞蹈、戏曲等表现形式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著名作品赏析的感受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世界。

2.课程的任务

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及外国民歌的基本特色;掌握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的概念和特点;从概念和听觉上掌握合唱艺术的多种形式。

2.了解器乐音乐世界中种类繁多的乐器及主要乐器的声音特点。

3.掌握舞蹈这门人体动作艺术的特性及分类概念;了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特点及风格。

4.掌握戏剧概念;了解主要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并准确掌握其概念。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分辨通俗、民族、美声三种唱法;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风俗的了解和音乐的赏析,基本能够准确分辨出我国哪个民族的民歌;通过对部分外国民歌的赏析,能够准确判断其音调属于哪个国家。

2.能够分辨常用的器乐演奏形式;能够从速度、音调、音色、演奏形式等方面准确赏析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3.能够区分现代舞、当代舞、体育舞蹈以及我国各少数民族舞、古典舞种。

4.通过对歌剧、音乐剧、戏曲等舞台表演剧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其表演的特点,准确理解所表达的复杂的人物思想感情。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声乐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及演唱技巧的美的感受力。

2.培养学生掌握器乐音乐各种演奏形式及乐器独特色

彩的表现力和理解力。

3.通过对舞蹈基础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舞蹈这门艺

术表达形式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素养。

4.通过舞台表演剧的赏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综合理解力及对舞台表演艺术与生活高度结合的感受。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模块,总学时设置为40课时,高一年级两学期完成。根据学校安排的课时数,教师在实施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扩展。每单元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模块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基础模块

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

2

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

10

第三单元:璀璨的器乐

10

拓展模块

第四单元:舞蹈的魅力

10

第五单元:走进戏剧

8

四、教学组织与方法

在整体教学中,立足加强学生欣赏能力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培养,配合学校的展示合唱活动,把歌曲演唱为教学特色渗入课堂,引导学生能力的提升及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课件、图片的生动的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课程的教学要与音乐专业学生的学情相结合,应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形式,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在选择欣赏作品时,要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重点选择教材中所涉及到音乐、舞蹈、戏曲的视频资源,让学生通过视听更直观地感悟作品风格特点。在进行作品鉴赏时,要从分析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文化、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入手,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的理解。

在课堂中,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的特点,加重知识拓展环节的内容,充分发挥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同时,教师要根据鉴赏作品的情感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升华。

(一)教学实施建议
1
.遵循艺术规律,注重感知体验。

要遵循艺术感知规律与学生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情感体验。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艺术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展合作学习,感受艺术魅力,愉悦身心。

    2.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衔接融合。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的教学思路合理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要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关注艺术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要注重不同模块间、不同艺术形式间的交叉融合,加强音乐课与产业文化、职业文化的衔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3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4.
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教学领域。
    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现代艺术发展的新动态,利用本地区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优势和艺术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各种文化、艺术资源,创设具有研究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设施建议
1
.学校应配备相应的图书、报刊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学生拓展学习创造条件。

    2.学校应根据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国家基本标准以及公共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的实际需要配备专用教室、活动场地和相关器材设备。

六、考核与评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1.评价原则与内容。

要在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核的同时,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注重考察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等综合素养。要关注学生整体水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的欣赏感受与表达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评价方式与方法。

要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提倡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信和成功。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进步做出积极评价。应将学生参加文化艺术活动情况纳入考核和评价范围。

责任编辑:hmzzzrs
© 2009-2024 侯马市职业中专学校  晋ICP备16003922号   地址:山西省侯马市崇文街77号 邮编:043000邮箱:hmzz@163.com 稿件信箱:hmzzxw@163.com  电话:0357-4184510技术支持:侯马经济开发区炫迪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网站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