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部门统一协作、全体师生相互配合、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互相依存、师德建设与业务能力建设共同发展。学校管理的重点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制度建设。
一、教学管理
1.教学计划
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教学部门、年级、专业、学科针对教材学习内容,制定具体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学科、专业、年级要以周为单位制定教学进度,以教学检查推进、调控教学进度。
教学检查:教学检查以考试、作业、教案为抓手。一月一考试,一月一次作业大检查,每周检查一次教案。教案是提前一周检查,每周例会通报教案检查结果并评价。
教学总结:学期末,年级、专业、学科要针对教学计划认真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总结。
2.教案
教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文件,是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完成的教学任务,教案的制定必须在课前一周完成。教案检查由学科主任和专业主任执行。每周五个学科主任和各专业主任要对教师下一周的课程教案进行检查、通报、评价。教案检查的重点是:目标引领、德育为先,明确课堂目标;问题导学,以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开展小组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评价推动,每节课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都要进行总结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堂堂清,学生每节课都要有收获。
为了增强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教师要将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并用图片形式上传到教学管理平台以备检查。教务处每周对教师教学目标与教案对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通报评价。
3.听课制度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听课教研,要求学校中层一周至少听一节课。教师听课由年级、学科统计评价,中层听课由基础部负责评价,每周例会上要通报教师听课情况。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老师的上课是一个督促;另一方面,听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和帮助,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公开课制度
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上公开课,通过公开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公开课以“过关落实”八环节教学模式进行,主要考核教师课堂上“目标引领”、“小组学习”、“评价驱动”三个环节的设计和落实情况。对老师的公开课,教务处要组织人员现场进行分析评价。学期末对教师公开课进行总排队,计入教师学期量化考核成绩。
5.教研
教学研究是学校教学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教研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校长必须把教研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来抓。我们重视教研工作的开展,各学科、各专业都有专人管理教研工作,选配能力强、有事业心的教师担任教研主任。教研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围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评价驱动的形式等方面具体研讨,教研课题在公开课上进行试验,根据公开课上目标落实情况再进行针对性教研,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教研立足校本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
6.教学设计大赛
每学年要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信息化设计大赛,每位教师都必须参加,对评选出的优秀课件,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与教师考核晋级相联系。
7.作业
学生作业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有效载体,也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指标。学校把学生作业放在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作业考评结果要记入教师教学档案,也是学生学期成绩的评价依据。作业标准由教务处会同年级、专业和任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作为对学生作业考核评价依据。教务处组织年级和专业主任,每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评价、通报。
8.月考
学校每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组织一次考试,每学期对学生的月考成绩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率,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学生几次考试的优秀率、及格率、提高率确定学生的期末学业成绩。月考试题的命题原则是学什么考什么,内容重在基础,让学生在考试中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月考要求学生参与率是100%,学生的月考成绩要全部达到满分,不达满分的学生要重新考试,直到成绩达到满分。月考是过关落实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评价驱动学习的具体措施。
9.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增强课堂学习活力,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班都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小组以6—8人为基数,设小组长一名,也可以设第二小组长,小组成员学习时可以两人或三人结成学习对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目标和学习场景,并开展小组化教学评价,强化小组学习作用,增强小组学习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小组长的培养,充分发挥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把目标引领和小组长引领相结合。
10.例会报告制度
每周例会上相关部门主任要通报上周教学管理情况,包括教师上课纪律、工作纪律、教研、备课、听课、公开课、作业等情况。通报以问题为导向,明确问题责任,跟踪整改落实。表扬好的,指出差的,发挥通报评价的推动作用,保持教学工作的活力。
二、学生管理
1.早操
早操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把早操作为学校特色文化进行重点建设。
早操的目标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强健体魄,增强学生意志品质,树立班级集体意识等。
早操要求全员参与,学生没有特殊情况必须上早操,早操是班级考核的重要内容。早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考核,有严格的考核办法,主要考核班主任带操值岗、学生到操人数、服装统一、队伍整齐、口号洪亮等方面。早操由政教处负责考核、体育组配合指导、全体教师值岗带操。每天早操政教处都有一名主任组织班主任和带操教师对各班早操情况进行填表考核,每位教师负责一项或两项考核内容,考核要求责任到人、公平公正。每周例会对教师带操到岗情况、班级早操考核情况进行通报,表扬优秀教师和班级,提出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为保证早操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早读
早读也称经典诵读。早读一方面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另一方面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使学生的品德得到升华。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校一项特色文化建设,每天早晨的第一节课为经典诵读课,诵读课有专门校本教材,有专门辅导教师,制定了考核评价制度,每天都有诵读考核,每月都有诵读展示。每天的诵读课是学校的一道特色风景,朗朗的读书声在一间间教室里飘荡,教师和学生都沐浴在民族优秀文化的气息中,道德情操受到一次次洗礼,得到一次次升华。每月的诵读展示成了师生共同演绎经典文化的大舞台,一首首传统经典被师生用不同的形式阐释和表现,使经典诵读成了德育的课堂。通过早读课、诵读展示活动、国学社团、文学社团在师生中普及经典,师生在读经典、演经典、悟经典的同时,优秀的民族精神内化为师生的品质,这就是经典诵读的核心意义。
3.班歌
班歌是侯马职中特色课程的内容。每天下午上课前,所有班级都组织唱班歌,学生每周都有班歌合唱课,每天都有唱班歌考核评价,每月都有班歌合唱比赛,每周例会都通报班级班歌合唱考核评价结果。
班歌合唱可以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调节情感、增强友谊、开发智慧、提高能力。歌声使同学们融入学习、生活、集体中,歌声激发了同学们的正能量,歌声唱出了校园生活的甜蜜味道。
4.社团活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社团活动,把社团活动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社团活动分文学、艺术、体育、技能四大类,有二十多项活动内容。社团活动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给学校生活增添了活力,也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快乐。
社团活动由校团委负责,每一项活动都有组织、有机构、有辅导教师,每个社团都建立活动阵地,有活动记录,每学期要有社团活动总结、有成果展示、有考核评价。
社团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社团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每个学期的社团活动展示都会给校园增添无穷的活力。学期末,各社团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了自己一学期来的部分活动成果,有实物作品、有表演赛。篮球社团的对抗赛、国学社团的诵读展示、曲艺社团的双簧表演、诗雨轩文学社的播音和配音表演以及书法、绘画、剪纸、手工作品的展出,给校园增添了节目气氛,也给学生带来了快乐。
5.写字课
写字是我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每周都有写字作业,每周都由团委对各班学生的写字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写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通过写汉字,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国学意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情趣。课余时间,可以看到教室里许多学生在写字上下功夫,在一横一竖间,学生体验到坚持的成功。一个个汉字,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成长,一张张字帖,书写着学生好习惯。
6.阅读
班级每周都安排有阅读课。每次阅读课都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考核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阅读笔记或心得。阅读课时间,学生集体到阅览室进行自主阅读,记录阅读笔记和撰写学习心得不得少于三百字,阅读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笔记和读书心得进行认真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内容。
6.教师包联学生制度
为了加强学生和教师的联系,学校特制定了教师包联学生制度。全体教师都要同学生结对子,建立教师学生联系平台。每位教师包联5—10名学生,教师每周都要找包联学生谈心,了解并帮助包联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建立教师包联学生档案,每周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教师包联学生工作情况的小结,每周例会汇报本部门教师包联学生工作情况。每学期由教务处、政教处、保卫科分别对教师包联学生工作做出考核评价,通过学生一学期学习成绩、遵守纪律、好人好事等方面的表现来考核教师包联学生工作,教师包联学生工作成绩计入部门包联学生工作成绩,把教师包联学生工作作为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包联学生工作层层负责,落到实处。
7.部门包联班级制度
部门包联班级制度是学校加强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每个部门要联系1—2个班级,实行部门、班级结对管理制度。制度规定,每周部门主任必须组织教师深入班级听课、查纪律、同学生谈心谈话、填报部门包班工作记录,部门主任每周例会必须汇报包联班级工作。学期末,教务处、政教处、保卫科对部门包班工作考核评价,并进行总结通报。开展部门包联班级工作,主要是加强全体教师的“学生中心”意识,全体教师都要深入教学一线,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
8.班级考核制度
班级考核分学业和纪律、卫生等方面,具体考核内容有作业、考试、早操、早读、唱班歌、卫生负责区打扫、周四卫生大扫除、上课纪律、行为习惯、宿舍卫生、食堂就餐行为等,由对应的管理部门进行日常量化考核评价。
学生管理采取综合管理,以班级管理为基础、以区域管理为补充。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管理的主体,承担主体责任。学生管理的主体责任随学生的移动而变化,这就是综合管理的关键内容。学生是一个流动的主体,不同作息时间,学生会移动到不同区域,根据区域管理责任主体的不同,学校将学生区域管理的责任有限转移。有教学区管理责任、公寓管理责任、食堂管理责任、课堂管理责任、门卫管理责任,相关部门在责任区内责任明确,齐抓共管,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制度建设
为加强管理,学校制定了相关配套管理制度。有《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教师考勤制度》、《中层例会制度》、《教学设计和技能大赛奖励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教研工作制度》、《部门岗位职责》、《公寓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安全第一课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24小时安全值班制度》、《校园安全排查制度》、《班级安全检查制度》、《学校卫生管理制度》。